為什麼細菌感染可以用頭孢殺細菌,但流感病毒要用奧司他韋,肝炎病毒要用恩替卡韋,帶狀皰疹病毒要用阿昔洛韋?為什麼沒有一種抗病毒藥物可以像頭孢殺細菌一樣,將所有病毒一併消滅?如果有新病毒出現,直接用這種抗病毒藥物不就好了嗎?

細菌與病毒的本質差異
細菌和病毒雖然是不同的物種,但它們都能讓人感染、發炎、生病。細菌基本上長得一樣,但病毒卻千奇百怪。因此,我們找不到可以攻擊病毒的共通性。更重要的是,病毒會直接進入人體細胞內部隱藏起來,讓我們無法找到它們。所以,只能針對不同病毒的特徵來開發藥物。
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機制
例如流感病毒,它屬於路痴病毒,進出細胞需要神經氨酸酶的導航。如果沒有導航,它雖然仍然能在細胞內大量複製,但就會迷失方向,無法離開細胞進行繁殖。而奧司他韋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讓它失去導航。透過奧司他韋就可以治療和預防流感。由於人類沒有神經氨酸酶,奧司他韋小孩也能用。只不過,小孩最好使用磷酸奧司他韋顆粒這種顆粒劑型,並根據體重計算劑量,以避免藥物過量的危害。
同樣的,像是肝炎病毒的恩替卡韋、帶狀皰疹病毒的阿昔洛韋,也都是針對各自病毒的特徵來設計的。
抗生素的獨特優勢
而細菌為了能夠入侵人體,外面有一層細胞壁外殼作為保護。而這層細胞壁是所有細菌都有的,但人類卻沒有。這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活靶。頭孢這類抗菌藥物是針對這個細胞壁外殼,讓細胞壁溶解,使細菌失去保護,進而達到殺死細菌的目的。所以,各種細菌感染都可以用頭孢,但每種病毒用的藥都不一樣。

正確就醫與用藥的重要性
如果有發燒、咳嗽、喉嚨疼痛之類的症狀,因為不知道是細菌性感冒還是病毒性感冒,所以有條件的話還是應該及時就醫,確定病原體才能選擇最適合的藥物,這樣才能好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