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為什麼25到30歲階段最難熬?

Peter Zhao
Peter Zhao

為什麼人在25到30歲左右這個階段是最難熬的?戀愛談不好,工作不順利,既沒有畢業時的心情,對未來也總是充滿迷惘和焦慮。我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大家總結了三個原因。

1. 童年創傷的爆發

第一個原因是童年時期的創傷會在這個階段爆發。 25到30歲意味著已經成年,能夠獨立生活,不再需要依靠他人,可以擺脫父母權威的壓制。被封存在潛意識深處的童年創傷因此有了釋放的機會。例如,曾經遭遇父母的冷漠、忽視和打壓,但童年時期為了生存不得不依賴父母,本能地啟動心理防衛機制來應對這些創傷,將自己的恐懼、悲傷隱藏起來,表面上看似正常。

然而,長大後不再依賴父母時,親密關係或工作社交中所遇到的壓力和衝突,會不經意地激起潛意識深處的創傷。例如,另一半稍微冷淡一點,就可能控制不住地焦慮;無意間的一句話也可能激起強烈的負面情緒,導致歇斯底里。這是童年創傷爆發的一種體現,它激發了小時候未被愛過的體驗,從而難以長久維持一段親密關係。尤其是經濟越獨立,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時,就越能體會到童年時期父母帶來的傷害。

2. 社會化過程的痛苦

最難熬的階段

第二個原因是必須在這個階段完成社會化,而社會化的過程是痛苦且困難的。此時可能剛脫離學校不久,心智上並不成熟,對世界的認知還停留在「知識改變命運,分數決定一切」。但進入社會後會發現這套行不通,認知變得割裂,因為讀書好、做事認真努力不一定能得到認可和回饋。

相反,需要不斷察言觀色,明白人與人的交往實際是利益的交換,這需要與現實世界不斷碰撞。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一遇困境就崩潰。要學習控制情緒,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境。這些過程都需要打碎過去的自己,重新建構認知體系。當然,這個階段也有好處,能快速了解社會運作規律及人性真相,幫助調節與社會相處的模式,更能實現人生目標和自我價值。

3. 存在主義焦慮的困擾

第三個原因是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存在主義焦慮。這種焦慮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對空虛和無意義的焦慮。在這個階段,會覺得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希望每一步都有人幫忙規劃,告訴自己該怎麼走。這是因為長期處於失權狀態所導致的主體性缺失。

小時候可能沒有什麼話語權,父母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久而久之喪失了自己做決定的能力。長大後面對重要選擇,如結婚與否、留在大城市或回老家,會感到迷惘和焦慮。但這種焦慮是正面的,會幫助完成潛力,驅動不斷發展,建立自我意識。

另一種是對死亡的焦慮。例如,開始焦慮身體老化、時間飛逝,以及在這個階段是否取得成就。 20出頭時即便沒成績依然覺得自己年輕,不至於難熬,但30歲左右會開始焦慮,因為潛意識認為30歲前一定要幹一番大事業。事實上這只是社會的規訓,當沒有建立自己的標準時,每一步都是給別人看的。面對同儕車房齊全,就會著急,覺得這個階段最難熬。

其實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自己的難題。 25到30歲感到痛苦和難熬是正常的,痛苦是因為在成長,難熬是因為在覺醒,正處於上升期,只要熬過這個階段,在社會上站穩腳跟,人生就會真正開始順暢自在起來。

下一篇文章

表面上脾氣很好的伴侶,往往更容易分手

Newsletter

掌握健康生活,從這裡開始

從健康飲食到運動計劃,從護膚技巧到心理調適,我們每週為您精選最實用的內容,幫助您輕鬆解決健康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承諾不會向您發送垃圾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