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是看清一個人最好的時機。因為一個人只會把自己最真實的人格底色投射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最親密的關係裡,一個是最激烈的情緒裡。尤其是那些剛在一起、感情基礎還不是非常深厚的情侶,你們一定要明白,你的伴侶是會偽裝的。溫和有禮、善良大度,這些特質都是可以裝出來的。
但是當你們的感情趨於穩定,結了婚,他有了安全感和親密感之後,就會用最真實的一面來和你相處。這時候,你面對的就是他的創傷反應、原生家庭留下的深刻印記,以及他最堅固的心理防衛機制。

他有可能會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變得冷漠、不好溝通、沒有耐心,或是暴躁、情緒化。因為他潛意識裡需要重複過去的創傷情景,進而從你身上得到認同、安撫和療癒。這些都是他在原生家庭裡面沒有得到的東西,也是他在親密關係裡最核心的需求。
就像我在之前的影片裡說過的,一個人是否可以共度一生,不取決於他偽裝出來的樣子,而是取決於他最真實的人格底色。所以,吵架其實是好事,大家不要害怕衝突。當我們來不及用時間看清一個人的時候,不妨吵一架,透過激烈的情緒去看對方真實的反應。當然,我們也不能盲目地吵,而是要有章法、有節奏地吵,這樣才能把感情越吵越親密。
第一步:避免吵架中的兩大誤區
誤區1:爭當勝利者
這個節奏的第一步就是自我覺察,避免掉進吵架的兩個迷思。第一個誤解是爭當勝利者。吵架的最終目的不是互相攻擊,而是在碰撞之後看見最真實的彼此,或是磨合出一個新的相處模式。但一旦執著於維護自己的立場,為了攻擊而攻擊,那麼就不是你在主導衝突和情緒,而是被情緒所支配,也就無法看清真相了。
誤區2:爭當受害者
第二個誤解是爭當受害者。爭吵中,沒有誰是絕對的受害者,雙方的感受大致上是同步的。當你感覺到受傷,覺得對方對不起自己的時候,那麼對方也會有一樣的感受。因為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大概率都可以輕易觸及對方的創傷。所以,不要把自己當作受害者,而要把自己當成有衝突解決能力的成年人,用更有發展性和建設性的眼光來看待吵架。
第二步:觀察與剖析對方的反應
整個節奏的第二步是觀察對方的反應,試著理解和剖析。例如,有些人一發生矛盾就不說話了,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在童年時期表達自己情緒感受時,遭受過家人的漠視,導致他沒有學會如何正面回應他人的激烈情緒。再例如,有的人一吵架就找理由為自己辯解,即使證據擺在他面前,他也不肯承認自己錯了。那麼,他採取的就是否認性防衛機制,可能他有一個非常嚴厲的父母,一旦他犯了錯,就會遭受非常嚴重的懲罰,以至於他不敢承認。所以到現在,他也只能靠狡辯來自欺欺人,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
這種剖析是建立在對對方的了解以及有一定心理專業的基礎上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對方貼標籤,也不是為了擊敗對方,而是要透過某些線索去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有過什麼樣的經歷,以及能否透過磨合發展出更健康的相處模式。
第三步:改變溝通方法,建立問題解決模型
第三步是嘗試改變溝通方法,看看能不能建立起好的問題解決模型。打個比方,或許你之前在聽見他自我辯解時,第一個反應就是更激烈的反擊回去,以證明他是錯的、你是對的。兩個人始終處於一個相互阻抗的敵對狀態。那麼現在,你可以試著先表達:你不是在怪他,你很愛他,只是想要更好地解決衝突,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反覆幾次之後,再看看他的反應,看他願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防禦機制,讓你走進去和他一起解決問題。
總結與啟示
總之,記住一句話:在親密關係裡,沒有人是天生就為你而來的,兩個人不可能完全一樣。能否理解對方獨特的存在,能否在吵架時溝通差異,比追求一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