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經常幻想被愛,本質是一種壓抑的情感創傷

Lucy Wang
Lucy Wang

有一類人長期沉浸在被愛的幻想裡。他們幻想自己會遇到一個完美無缺的伴侶,得到毫無保留的愛,並對他人有過高的要求和不切實際的期待。更嚴重的是,他們還會不時將他人的中性行為腦補成對自己的特殊愛意,然後陷在自己編織的故事裡。

幻想被愛的本質與情感創傷

這種幻想被愛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壓抑的情感創傷。為什麼這麼說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幻想被愛是個體潛意識中對童年缺失的情緒補償機制。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處於父母情感忽視的環境中,父母因為工作繁忙或自身情感不成熟,很少給予孩子關注、陪伴和肯定,那麼孩子內在對愛的天然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展出對愛極度渴望的狀態。就像內心有一個永遠填不滿的黑洞一樣,那種真實的、需要雙向付出的愛,他們是沒有力量去維持的。只有在幻想的完美世界裡,他們才能體驗到成為主角、被人全然關注和照顧的狀態。

幻想被愛

除此之外,幻想被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被壓抑在潛意識裡的情感創傷並不會突然消失,而是會以更過分的行為和情緒表現出來。例如,壓抑了被拋棄創傷的焦慮感。他們在沒有得到愛和肯定時,對他人的善意極度敏感。別人舉手之勞的三分溫暖,也可能激起他們的十分感激,然後又把別人的偶然付出上升成對方固有的美好特質。然而,一旦他們和這個人建立了更親密的關係,又會忍不住索取更多。他們會認為:「既然你愛我,就應該給我持續的關注和肯定。」因此,即使對方只是一次沒有及時回覆訊息,他也可能情緒失控,將對方偶爾的失誤災難化為「你欺騙了我,你不愛我」。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放大善意和放大惡意的區別,但背後的邏輯是一樣的:在壓抑的情感創傷之下,脫離客觀判斷,過度用主觀想像去揣測別人的行為,類似於情緒閃回。你之所以在當下表現出強烈的、不符合事情程度的情緒,是因為回到了過去受創傷的場景,疊加了對過去同樣經歷的回饋。

自我價值與幻想被愛

從更深層次來看,幻想被愛也與自我價值有關。長期沉浸在幻想中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過度投入客體關係裡。他們很難平衡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相處好的時候還好,但一旦和別人發生衝突或受到伴侶的傷害,他們就會被情緒內耗所支配,習慣性地忽略甚至放棄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

因為在嬰兒時期,父母的愛是一種生存資源,不被愛不僅會帶來情感上的創傷,還會引發強烈的生存焦慮。以至於長大後,即便已經成為靠自己獨立生活的成年人,他們仍會無意識地將自我價值與愛深度綁定。對他們來說,無論是遭受情感漠視,或是被怠慢、被否定,都是對自我價值感的毀滅性打擊。而在幻想中得到他人的愛,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虛幻的價值感。但這種依賴他人的自我價值極為脆弱,一旦得不到預期的回應,就會陷入深刻的自我懷疑中,進一步加劇內心的創傷。

真正的愛依然是建立在穩固的自我上的。也就是說,重新建構健康的自我認知與情緒模式,脫離幻想進入客觀現實,你才能獲得真正具備現實意義的愛。

下一篇文章

經歷重大喪失後毫無感覺,你很可能不是堅強,而是解離

Newsletter

掌握健康生活,從這裡開始

從健康飲食到運動計劃,從護膚技巧到心理調適,我們每週為您精選最實用的內容,幫助您輕鬆解決健康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承諾不會向您發送垃圾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