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

最冤調味料-味精到底經歷了什麼?

Peter Zhao
Peter Zhao

網傳國產味精企業蓮華瀕臨破產,老闆兒子含淚直播僅一人觀看。對此,這家味精企業回應:「這是謠言,公司經營狀況良好。」不過,關於瀕臨破產一事,過去確實發生過。那麼,曾經的國產味精王者蓮華品牌是如何從巔峰跌落懸崖,又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故事:一個農業加工類的巨無霸國產品牌,因網路謠言疊加惡意行銷的影響,一度受挫,甚至瀕臨崩潰。而它的復甦契機,則是2023年底的一支眉筆事件。當時,品牌在直播間順勢推出了79元五公斤半的味精套餐。更重要的是,隨著網路科普訊息逐漸從「妖言惑眾、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轉向用科學武器與謠言抗衡的時代,消費者對味精的認知也發生了轉變。那麼,所謂的「懸崖」到底是什麼呢?

味精

當年的謠言內容是什麼呢?無非是「味精緻癌」「味精緻禿頭」等未經證實的說法,在2000年左右病毒式傳播。同時,以雞精為代表的一些新型調味添加劑瘋狂佔據了味精失去的市場。巧合的是,1999年,一家外商收購了一家國產雞精品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味精的發明

那麼,什麼是味精呢?它其實是日本的發明。有一天,一位日本人喝了一碗海帶湯,覺得特別鮮,於是到實驗室提取其中的成分,並將其命名為“味之素”,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鈉。谷氨酸是天然食物蛋白質中常見的一種氨基酸,但通常沒有味道。例如,每100克雞肉的蛋白質中含有3.6克谷氨酸,但直接吃雞肉並不覺得鮮,只有熬成雞湯時才鮮美。這是因為谷氨酸遊離出來後,再加上一點鹽,就形成了我們所能感知的鮮味。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因此谷氨酸鈉之所以鮮美,正是這個道理。

味精的生產流程與特性

為什麼說味精是農業加工企業?看看味精的原料表就知道了——上面寫著「小麥」。幾十年前,也有用玉米當原料的。無論是哪種穀物,生產過程大致相同:將穀物糖化後發酵,分離出谷氨酸,再在適當的溫度和pH值條件下與鈉結合,最後提純結晶。味精有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麩胺酸鈉含量必須大於99%。

簡單來說,味精的原料表不是成分錶,因為它本身就是透過提取加工製成的單一物質,沒有其他成分。可以說,味精是所有食品添加物中成分最簡單的。而其他調味添加劑,例如味精受挫後最大的受益者雞精,其配料表中排名第一的成分依然是味精,其次是鹽(即強化的谷氨酸鈉),再加入核苷酸以增強鮮味。蠔油的成分錶除了水、糖、鹽等成分外,還含有麩胺酸鈉和核苷酸。

雞精和味精

以下是結論:

  • 第一,味精有害是謠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節制食用。谷氨酸是天然氨基酸,但需要注意的是,味精中的鈉可能會導致攝取超標。中國許多地區居民飲食偏重口味,食鹽攝取容易超標,如果同時大量使用味精或雞精,會加劇鈉的攝取問題。

  • 第二,其他調味添加劑中的核苷酸,過量攝取可能導致嘌呤超標,尿酸高的朋友尤其需要注意。

  • 第三,味精過去最大的問題並非食品安全,而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污染廢水。如何環保處理這部分廢水,需要企業的擔當,也需要環保部門的監督。目前,針對這部分廢水的利用已有許多研究和嘗試,這項議題仍在進行中。

  • 第四,一些廣為流傳的食品謠言背後,究竟是單純造謠,還是另有商業目的?在轉發之前,大家不妨多查一查、多想想。

最後,希望踏實經營的老牌國貨能夠渡過難關,行穩致遠。

下一篇文章

便宜的椰子水能喝嗎?

Newsletter

掌握健康生活,從這裡開始

從健康飲食到運動計劃,從護膚技巧到心理調適,我們每週為您精選最實用的內容,幫助您輕鬆解決健康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承諾不會向您發送垃圾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