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發現過自己的嘴唇上有一些白色的小顆粒,或是下巴上長一些像粉刺、又不是粉刺,也不會變成痘痘,也不會消下去的那種小凸起?還有的人可能在臉上莫名其妙地出現一個黃白色的大白頭。這些其實都是一些皮脂腺來源的問題。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脂腺異位症和皮脂腺增生。
1 皮脂腺異位症

第一個是皮脂腺異位症。這個應該很多人都有,據統計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自己身上都能找到。最常見的是在嘴唇上會發現一些孤立的、針尖大小的、成批的、黃白色的小丘疹,不痛不癢,嚴重的可能會融合成一大片。另外,像龜頭、陰唇這些黏膜部位也可以出現。為什麼會叫「異位」呢?顧名思義,就是找錯地方了。這些黏膜部位理論上是沒有皮脂腺的,但由於一些荷爾蒙的影響或外部刺激,例如抽煙、摩擦等,可能導致局部出現了皮脂腺結構。得了這個病怎麼辦?沒事,良性的,不用管它。
當然,如果有些人特別在意,也可以考慮用雷射或電凝的方法去除。但這種方法很疼,恢復期較長,有留疤的風險。
2 皮脂腺增生

第二個是皮脂腺增生。最典型的皮脂腺增生往往出現在50歲以上男性的臉部頸部,尤其是油性膚質的人。你可能會看到一些散在的淡黃色小丘疹,邊緣略微隆起,中央有一個輕微的凹陷,不痛不癢。一般來說,臉上加起來可能不超過十個,這就是最經典的類型。
另外,像二、三十歲的油性皮膚的年輕人,臉部或下頦部位也有可能出現。它表現為一小片密密麻麻的小丘疹,擠不出東西,也不會變成痘痘發炎。很多人會把它跟脂肪粒、粉刺搞混。因為有些人眼睛下面也會出現一些凸起的淡黃色小顆粒,很多人以為是脂肪粒,但其實這也是一種皮脂腺增生。
那這種情況怎麼辦呢?也不建議治療。它是皮膚正常結構的一些良性改變。如果你想把它弄掉,你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且過程很麻煩。如果你不管它,其實在人群中大家都有,也不是特別顯眼。
如果你真是我剛剛說的最經典的那種,在腦門鼻翼旁突然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凸起,用激光去除的話,對面容的改變可能會比較明顯。但如果是那種成片的,肉眼看並不特別影響外觀的,我不建議大家去治。我手上其實也有幾個明確要治療的案例,都是用點陣激光在下巴的地方一個一個打,然後用低能量掃描眼睛下方,堅持做會有一些效果,但我覺得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太高了。
3 新生兒皮脂腺增生
第三類是新生兒皮脂腺增生,發生率也非常高。各位寶媽寶爸如果有留意,半歲前的孩子臉部,例如鼻頭等地方,可能會出現成片的黃白色丘疹,這都屬於皮脂腺增生。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況會自然消退。
總結與建議
總而言之,寫這篇文章就是告訴大家,你臉上出現上述這些情況是非常常見的,也沒有什麼問題的表現。只能說這是你的基因表現出來的樣子。如果你實在在意,也只有一些雷射的方法能幫你改善一點。我建議大家與它和解,和平共處。你有我也有,大家都有的話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