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

水果(蓮霧)吃出蟲是正常現象還是食品安全問題?

Lucy Wang
Lucy Wang

山姆會員超市買來的蓮霧吃出了大蟲子,還不只一隻,有的甚至是活著正在蠕動的。山姆超市回應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水果類商品並未使用農藥。那麼問題來了:蟲子對人體有害嗎?這真的是正常狀況嗎?有蟲的水果就代表沒有用農藥嗎?吃到蟲子該怎麼辦呢?

蓮霧吃出蟲

以下從八個方面展開分析:

第一,蓮霧裡吃出來的是什麼蟲?

看起來應該是一種食蠅類害蟲的幼蟲。蓮霧果皮很薄,是食蠅很喜歡寄生的宿主之一。根據海關早年的數據,從廣州白雲機場進境的蓮霧中,食蠅的攜帶率高達30%。食蠅是一種農業​​害蟲,主要危害柑橘、梨瓜等水果,但對人類健康不會造成影響。

第二,食蠅是如何進入果實的?

成蟲透過產卵器直接穿透果皮,在果皮下產卵。也就是說,在蓮霧採摘時,裡面的蟲子可能還只是卵,到消費者手中時,也許已經長成幼蟲,或者仍然是卵。

第三,水果是否有蟲子,與種植過程中是否打藥之間是否有必然關聯?

答案是沒有。水果生產過程中防治害蟲的方法很多,農藥固然是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蟲害的習性並不相同。例如,一些常見的蛾類害蟲會將卵產在葉子上,孵化成幼蟲後鑽入果實。這種情況下,只要在適當時間對葉子噴灑農藥,就可以有效避免後續問題。然而,像食蠅這種直接在果實內產卵的害蟲,農藥對其作用有限。

第四,那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呢?

套袋是一個重要措施。要注意的是,蓮霧是一種熱帶水果,過去我國大陸種植較少,消費較為小眾,主要依賴進口。過去我們吃到的蓮霧很多來自中國台灣省,但現在情況有所改變。目前我國准入的進口新鮮蓮霧來源僅限泰國。同時,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的蓮霧種植規模和品質快速提升,例如三亞蓮霧已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熱帶水果的生長環境決定了蟲害較多,但只要是中國人開始種植,精細化管理就成了標配。如今國產蓮霧採用套袋種植的比例大幅提升,因此吃到蟲子的機率也顯著降低。

水果套袋

第五,這是一個有趣的改變。

我們這一代小時候,水果中吃出蟲子並不是一件特別令人驚訝的事,包括蘋果、梨子、桃等常見水果。當時還有個段子:吃蘋果時,比發現一隻蟲子更可怕的是什麼?是半隻蟲。後來,普通水果吃到蟲子的機率越來越小,而一些價格較高的水果卻經常出現蟲子,例如楊梅。依照過去的經驗,用鹽水浸泡楊梅,往往會有蟲子浮出來。再例如荔枝,有些不太新鮮的荔枝果梗處呈現黑色,這可能是荔枝蛀蒂蟲留下的痕跡。這種蟲子會在果梗處產卵,破壞一個果子後繼續侵襲下一個。消費者在食用時,可能會看到蟲子,也可能看到它留下的痕跡。

第六,如今水果中吃出蟲子居然能上熱搜,這只能說明其機率大大降低了。

事實上,包括楊梅、荔枝在內,大多數時候現在是吃不到蟲子的。原因一方面是從農藥到各種生物防治手段,以及套袋等管理技術日益成熟和普及;另一方面,高附加價值水果在運輸環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楊梅採摘後直接送入冷庫,將果心溫度降到4℃以下,蟲卵會被凍死。再如芒果這類熱帶水果,低溫會導致變色,因此採用蒸熱處理,溫度大約在40多度接近50度,這樣蟲卵也會被殺死。此外,還有一些進口水果採用輻照除害處理,同樣是為了消滅害蟲。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手段只能降低機率,未必能完全消除機率。

第七,有網友說,有蟲說明是好事,沒蟲則表示連蟲都不敢吃,水果有毒。

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例如有人認為買菜要挑帶洞、有蟲眼的才是「高級菜」。如何理解這種現象呢?事實上,標榜綠色食品甚至更高標準的有機食品,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對農藥的使用有嚴格限制,確實更容易出現蟲害。有些人願意花高價購買更自然種植的食物,難免會更頻繁地遇到自然界中的各類生物。如果真的買到有蟲的水果了怎麼辦?除了心理不適外,其實並沒有什麼健康風險。你吃的是水果,蟲子從出生起吃的也是水果,基本上乾淨衛生,與動物體內的寄生蟲不同,不會引發人畜共通傳染病,可以說是人畜無害。如果你真的介意,挑選水果時可以多留意。食蠅產卵時,其產卵器穿透果皮會留下痕跡,表現為產卵斑。此外,如果果肉過於軟爛或異常,也很可能是內部有蟲。

第八,還記得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名言嗎?

「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生物界中所謂的益蟲與害蟲,大多數時候只是人類從農業生產角度對它們進行的區分。從自然的角度來看,蟲子與植物之間未嘗不是一種相互傷害又相互利用的關係。人類可以有效控制蟲害,但不可能完全消滅蟲子,也沒有必要消滅蟲子。

下一篇文章

什麼是保水劑,冷凍貨還能吃嗎?

Newsletter

掌握健康生活,從這裡開始

從健康飲食到運動計劃,從護膚技巧到心理調適,我們每週為您精選最實用的內容,幫助您輕鬆解決健康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承諾不會向您發送垃圾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