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不快樂的母親對女兒的親密關係會有什麼影響?

Lucy Wang
Lucy Wang

一個家庭裡面,如果媽媽不快樂,那麼她不僅會損害女兒最底層的安全感,還會為女兒塑造一個弱勢的文化氛圍。

媽媽的不快樂其實不只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複雜的、由家庭和社會共同建構的女性壓抑處境。一個不快樂的媽媽至少會有三個部分組成:規訓她的父母、隱形且自大的丈夫,以及缺乏成就回饋的機械工作。這三個部分就共同塑造了媽媽身上的某些特質。如果女兒自我代入,共感媽媽的苦難,就很容易把這些特質原原本本地帶到自己的親密關係裡。

不快樂的媽媽

自我犧牲式的付出

第一個特質就是自我犧牲式的付出。這類女孩一旦開始一段感情,大機率就會像媽媽一樣無底線去照顧對方,滿足對方。即使這份付出已經違背了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她也很難主動停下來。根本原因就在於,媽媽的不快樂來自於更強大的壓迫和規訓。結婚前被父母教育要照顧父母,回報父母;結婚後也沒有得到丈夫足夠的關愛,反而是被要求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庭責任。

同時,很多媽媽可能還要兼顧工作。當媽媽強烈的不滿和怨氣無法向上發洩的時候,她就會在潛移默化下扭曲成權力鏈條中壓迫的一環,想辦法向下發洩,而這個發洩對象往往就是更弱的女兒。例如其他人甚麼都不做,媽媽也不會說什麼,但女兒即使做了所有家務,媽媽可能還是會挑刺,指責女兒不夠用心,不夠孝順。女兒為了討好媽媽、拯救媽媽,就只能把自己的底線一放再放,以至於她潛意識裡會認為,只有無條件的付出和犧牲才能換來愛。

主體性的缺失

第二個特質是主體性的缺失。簡單來說,就是這類女孩很少為自己付出和行動,大部分時候他們是作為一個客體,依附於其他主體存在的。表現在感情裡,就是他很容易放棄自己的工作、嗜好、朋友圈子,去圍繞著對方生活;表現在個人身上,他也很難純粹地對自己好,為自己打算。例如自己想旅遊的時候很難動起來,但如果答應了朋友,他就會因為不好意思爽約而積極行動。這種客體表現,本質上就是這個女孩在回應媽媽對她的期待。

因為在媽媽的生命進程裡,她缺乏為自己人生命名的權利。有時候她是女兒,有時候她是妻子,她是母親,但他從來不是他自己,他為數不多可以擁有甚至改造的只有女兒。女兒身上那些像她的部分,就是她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明。所以,女兒冥冥之中就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如果我為自己而活了,我不像媽媽一樣,甚至我取得了遠超媽媽想像的成就,這就是對媽媽的一種背叛。那為了避免背叛媽媽帶來的痛苦和愧疚,她就寧願自虐一般,一直拖延,一直被動,一直依附,像個孩子一樣,遲遲不敢開啟自己的人生。

強烈的依賴傾向

第三個特質是強烈的依賴傾向。這個女孩在感情裡面有這麼一個表現:很多事情明明他們自己可以做,但是不惜拖到越來越嚴重,也要等著伴侶來幫一把。就例如生病了自己不去看,一定要等對方來關心,來買藥。他們的潛在邏輯是,結果好不好不重要,但是一定要看到態度,要看到愛。這就像他的媽媽一樣,明明是自己操持著家庭,也有工作,但卻仍然覺得女人一定要有丈夫才有個依靠。

這種無法獨活的恐懼傳遞給女兒,就會讓女兒誤以為愛是人生唯一的出路,然後就在追尋愛的過程中不斷地退行,找誰談戀愛都像在找父母,期待著對方來照顧自己,來拯救自己,完全忽略了人生除了愛,還有自我實現、自我成就這條路。

從同情到覺醒

前兩天「不要共感媽媽的苦難」這個話題很火,原因就在於他們從弱勢的原生環境中脫離出來,找到了不同的出口。原來工作不必為了誰,而是為了自己;原來外面平等的人際關係也比被家庭壓迫快樂很多。

寫母親和女兒的關係,遠比寫父親和女兒複雜。女兒對母親的同情幾乎是天生的,這也意味著女兒和母親的關係不會像和父親那樣充滿較純粹的冷漠或張力。更多的時候,女兒對母親摻雜了太多黏黏的親密、焦慮、擔憂甚至是悲傷。

尤其是當女兒以為媽媽是戰友,但媽媽卻背刺女兒,拉著女兒一起犧牲的時候,把母親放在一個大的處境下來寫,並不是在為母親辯解,因為當女兒想要理解母親的時候,她自己就會辯解。如果你也只是因為媽媽不快樂而讓自己也不配快樂的話,那我希望你們可以看見,爸爸媽媽不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他們也是文化環境的產物。當你能夠脫離那個氛圍,發展出更廣闊的認知,打破他們為你塑造的親密模式,那麼你才是那座更高的山峰。

下一篇文章

長期熬夜的底層心理是自我與現實隔離

Newsletter

掌握健康生活,從這裡開始

從健康飲食到運動計劃,從護膚技巧到心理調適,我們每週為您精選最實用的內容,幫助您輕鬆解決健康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承諾不會向您發送垃圾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