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破一個小口子,過兩天就長好了。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但為什麼開胸的心臟會搭橋手術,大家又會很害怕,覺得傷口很難長好?大家知道傷口是怎麼恢復的嗎?
出現一個劃破的傷口。身體的第一步是讓血管收縮,然後派出先頭部隊血小板聚集,並啟動凝血機制。這時,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就像抗洪的沙袋一樣,一代又一代地聚集,形成血栓。止血之後,身體開始發炎反應,局部毛細血管擴張,你會感到紅腫熱痛,特別不舒服。但這個過程對身體非常有幫助。

一方面,身體會形成由新生血管、膠原蛋白以及多種細胞共同組成的肉芽組織;另一方面,白血球會迅速聚集,防止細菌透過傷口侵入人體。在此過程中,蛋白質非常關鍵。因為發炎反應需要蛋白質,對付細菌的抗體是蛋白質,建構皮膚的膠原蛋白也是蛋白質。最後,身體的纖維母細胞大量複製,上皮細胞再生,傷口得以恢復如初。
促進傷口癒合的關鍵因素
所以,要想傷口癒合得快,術後恢復得好,需要注意三個面向。
1. 蛋白質
蛋白質在傷口恢復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生病的人即使沒有胃口,也一定要攝取充足的蛋白質。雞鴨魚蝦、雞蛋牛奶都可以食用。如果發炎反應比較劇烈,胃腸功能較差,吃不下東西或難以消化,可以選擇一些蛋白粉。不過,這裡所說的蛋白粉不是市面上常見的蛋白固體飲料,那些產品蛋白質含量低且添加劑多。醫用級蛋白粉的配方表通常較為純淨,一般是分離乳清蛋白粉。乳清蛋白類似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並且含有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活性物質,有助於傷口恢復。

2. 傷口清潔
注意傷口清潔。為什麼要消毒傷口並經常換藥?如果不注意清潔,所有壓力都會壓在白血球上,身體的精力將全部用於對抗細菌,哪還有餘力修復傷口?即使是小傷口,也不要貼個創可貼幾天不管。每天至少要用碘伏消毒一次。
3.情緒管理的作用
情緒管理。生病後,人容易焦慮和憂鬱。但人體其實是非常敏感的生物,情緒對人的影響往往被忽略。保持心情愉快,病會好得更快。因此,無論是小傷口還是大手術,一定要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