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塊的藥嫌貴,但1萬塊的保健品買起來卻眼睛都不眨一下。有些人真的讓我覺得特別神奇,他們認為藥物有副作用,但保健品沒有。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消費者,保健品利潤高,被商家宣傳的比藥還神,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常見保健品的副作用。
第一,魚油。
說起魚油,很多人會聯想到商家宣傳的「保護心臟」、「降低血脂」等等。但所有賣魚油的人都不會告訴你,魚油天然有兩大缺陷:一是增加心房顫動風險,二是增加出血風險。
有研究顯示,每增加一克魚油,心房顫動風險增加10%。尤其是曾經有過明確心房顫動、房撲發作的人,吃魚油更容易誘發。所以有的人覺得自己得了心房顫動就是心臟不好,就吃點魚油來保護心臟,魚油中的ω-3脂肪酸雖然對心血管有一定益處,但在某些情況下會幹擾心臟節律,這種情況不僅不能起到保護作用,反而會加重病情。

另外,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氯吡格雷、利伐沙班這類抗血小板藥和抗凝血藥的人,如果同時服用魚油,因為魚油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與這些藥物疊加使用時會進一步削弱血液凝固能力,胃出血和腦出血的風險就會更高。因此,對一般人而言,只有那種從來不吃魚的人可以偶爾吃一點魚油,可能會有一定的好處;其他人吃魚油基本上沒意義。
第二,維生素。
維生素這個東西,因為名字好聽,大家覺得它很有用。當然,它確實也很有用,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但並不是說越多越好。目前已經有不少研究證實,額外補充維生素,包括大家最熟悉的維生素C,不但不能延長壽命,反而可能增加腫瘤風險。

而像是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和維生素E,很容易在體內累積並引起副作用。維生素A過量會導致頭痛、噁心甚至肝臟損傷;而維生素E過量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風險。所以一個人只要能好好吃肉、吃菜、吃粗糧,就不需要額外的維生素補充劑,不然會得不償失。不過這裡要單獨提一下維生素D,它是透過飲食很難攝取到的,需要你去戶外曬太陽。不需要很多,平均每天十分鐘就夠了。但很多人長時間待在室內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因此中國骨質疏鬆的人很多,這種情況下是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D的。
第三,紅麴米。
紅麴確實能夠降血脂,這是因為裡面含有洛伐他汀,所以他汀會出現的一切副作用它都可能有,例如肌肉損傷、肝腎功能損害。因此,如果血脂高,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規範服用藥物。如果血脂不高,紅麴米不具備任何保健效果。

當然,並不是所有保健品的副作用都很大。例如明星保健品氨糖軟骨素、輔酶Q10,副作用除了有些人吃了之後會有胃腸道不適以外,一般問題不大。但這兩種東西的正向作用可能只比安慰劑稍微強一點點。如果你實在有錢,願意吃也覺得吃了舒服,那也不是不可以。但要是指望吃了它們能舒舒服服多活兩年,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