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親友問我說,我們有沒有可能對我們日常吃的雞蛋、牛奶,甚至是米飯、麵粉隱性過敏?以至於吃了很多年都不知道,直到出現了肺結節、甲狀腺結節等健康問題。然後花了上千塊做了慢性過敏食物分析,才發現自己對這些常見的東西過敏,要是不查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這位朋友說的真的會發生嗎?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也就是這種事兒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你不可能對一個你從小吃到大的東西慢性過敏,而你毫無察覺。但這一個月突然間真的特別多的科普在講這件事兒,還說很多小孩各種各樣的不舒服,都是因為慢性食物過敏,真的是應驗了那句話,在這個時代做生意,你只要學會製造恐慌,然後賣解藥就可以了。

IgG檢測並非過敏診斷標準
好了,不扯遠了。這個所謂的慢性過敏食物分析,其實指的是食物的IgG檢測。這種檢測通常會有八十甚至上百種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食物。然後任何一個人去測都必然會出現很多題項的陽性結果。這時候很多人就以為是對這些東西過敏,但其實食物特異性IgG抗體的產生是攝取食物後正常而又普遍的免疫反應。也就是說,如果你吃了這些食物,沒有出現IgG反而不正常!
所以,目前《中國兒童食物過敏實證指引》明確指出,目前的證據不支持特異性IgG檢測作為食物過敏的診斷基礎。也就是這項上千塊的檢查,並不能因此指導你不吃那些所謂的過敏食物,你也更不會因為這些食物導致什麼肺結節、甲狀腺結節。
IgE才是食物過敏的「元兇」
但也要提醒大家,我剛才說的這些東西,並不是告訴大家食物過敏不存在。但食物過敏已經明確被研究證實是跟IgE有關,就是身體裡的抗體,它都有自己的名字,IgE這個哥們,就專門搞事兒,讓身體過敏的。而IgG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身體裡的警察部隊,負責殺死細菌病毒的,是絕對的好人。所以要知道不過敏,需要測定的是IgE,而不是IgG。這個比較專業,我們就不深講了。反正你只要記住,IgG是好的,IgE才是壞的,會導致過敏的就行。

區分過敏與食物不耐受
我知道待會兒評論區一定會有人問,我吃了某種食物之後,確實心慌、胸悶甚至頭痛,然後不吃就好了,這個難道不是過敏嗎?所以我說一下,這個真的不是過敏。我們對食物的不良反應有兩種。一種是剛才說的免疫系統會參與的,叫做過敏反應。另一種跟免疫系統沒關係,就是單純的受不了這種食物,就好像有的人聞到汽油味道就想吐一樣,這種叫食物不耐。
食物不耐症的人高達20%,最常見的就是喝了牛奶拉肚子,咖啡因導致的偏頭痛等等。像這些食物不耐受對身體不會產生長期的危害,過一兩天甚至有時候幾個小時食物代謝完了也就沒事了。最後跟大家總結一下,身體的結節和各種不舒服,跟食物過敏幾乎不可能有關係,根本沒必要因此去查大幾千塊的過敏食物IgG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