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可能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很多人偶爾運動一次,膝蓋就會不舒服好幾天。心血來潮打個球,膝蓋痛了;天氣好了爬個山,膝蓋腫了。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很多人膝蓋特別抗造:一場比賽跑二十多公里,一年跑一千多公里,難道他們的膝蓋是鐵打的嗎?其實,這種差異就藏在姿勢的細節當中。
正確與錯誤跑步姿勢對比

例如,左邊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跑步姿勢,右邊是正確的跑步姿勢。在錯誤的跑步姿勢中,膝蓋伸得很直,對膝蓋來說這是一種以緩衝為主的動作。在正確的跑步姿勢中,膝蓋保持適度彎曲,對膝蓋來說是一種以滑動為主的運動。
軟骨的特性與功能
軟骨不喜歡緩衝,但非常喜歡滑動。不喜歡緩衝是因為軟骨非常薄。以膝關節面的軟骨為例,平均厚度僅2毫米,薄薄的一層。而且一旦到了成年,這個厚度幾乎不會再增加。此外,軟骨在運動中還非常容易被壓縮,跑5公里就會被壓薄5%,緩衝能力進一步下降。
雖然軟骨的緩衝能力一般,但滑動功能卻非常強大。其摩擦係數極小,只有0.005,這可能是自然界已知最滑的表面之一。普通的平面即使再滑,摩擦係數也有0.1,而最好的人工關節摩擦係數為0.005,是原廠關節的十倍。那麼,為什麼關節如此順滑呢?這是因為有關節滑液的存在。由氨糖、軟骨素、透明質酸構成的滑液能大幅降低軟骨滑動時的摩擦,並且在滑動過程中可以輕柔擠壓軟骨,促進滑液中的氨糖和硫酸軟骨素等營養吸收,從而增強軟骨的新陳代謝。
研究表明,以滑動為主的低衝擊運動可以增強軟骨細胞中蛋白聚醣的含量,讓軟骨更加強韌。

如何讓膝蓋在運動中更耐用
那麼,在運動中如何讓膝蓋更耐用?答案顯而易見:將衝擊運動轉化為滑動,避免鎖死膝關節。例如,跑步時如果鎖死膝關節,落地瞬間的衝擊力就需要軟骨來緩衝。因此,有經驗的愛好者在運動中都會採用一種彈性站姿,微微彎曲膝蓋,不鎖死關節,這樣衝擊力就會轉化為轉動,大大降低軟骨的受力。
觀察運動員跑步時的動作可以發現,儘管他們在空中膝蓋會伸直,但在落地瞬間會保持膝蓋彎曲。即使在劇烈運動中,彎曲的膝蓋和良好的彈性也能將衝擊力減少並轉化為關節的滑動。這裡推薦一個訓練方法:原地跳十次,然後向前加速,用彈性減速。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形成肌肉記憶,透過滑動化解衝擊力。
關節無傷滑動的前提條件:力量與營養
不過,要實現關節無傷滑動,還有兩個前提條件:力量和營養。力量決定關節的穩定性,營養決定關節滑液是否足夠。
-
第一,如果缺乏力量,膝蓋容易內扣或晃動,也容易受傷。關於預防膝蓋損傷的系統性肌力訓練,可以參考我之後的文章。
-
第二,如果關節缺乏營養,滑液分泌就會不足。如果運動時已經感到摩擦或聽到「嘎啦嘎啦」的聲音,就要先潤滑膝關節。關節的滑動係數受滑液影響很大。我們之前提到,關節的滑動係數是一個範圍,當缺乏滑液時,滑動係數可能從0.005上升到0.02。年齡增加超過30歲,或平時運動量特別大的人,關節滑液可能不足。滑液中最重要的營養素是氨糖和硫酸軟骨素。
這兩種物質不僅能刺激滑液分泌,本身也是軟骨細胞代謝的重要營養成分。權威營養書籍提到,氨糖和軟骨素可以促進軟骨生長,配合透明質酸能夠更快修復關節,一般4到8週見效。氨糖和軟骨素主要從蝦蟹殼中提取,日常飲食通常攝取不足。氨糖加硫酸軟骨素這款經典膝關節養護配方,早在十多年前,專業運動員就在使用。我身邊喜歡跑馬拉鬆的朋友也在用。尤其是30歲以上族群,自身氨糖減少,更需要補充。

氨糖的適用性與注意事項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氨糖是不是智商稅,是否有副作用?大家不用擔心,我總結了四個權威膝關節診療指南。氨糖是唯一同時出現在這四大指南中且可以長期服用的成分。但確實有幾類人不建議服用:第一是重度關節炎患者,因為軟骨可以增強,但很難再生;第二是痛風或膝外側疼痛患者,這些關節疼痛並非由軟骨磨損和退化引起,補充氨糖不對;第三是年輕人,他們自身不太缺乏氨糖。
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起來,用正確的方法為關節按摩,補充營養,健康運動,享受生活。